美國圖書資訊學教育趨勢與策略
王梅玲
2018
一、2028圖書資訊學教育環境掃描與發展策略計畫緣起
圖書資訊學教育未來將面臨科技、社會、資訊環境與圖書館巨大變革,帶來許多問題與挑戰,英美圖書資訊界已展開環境掃描與策略規劃。鑑此,為有系統與合作因應變革,研究發展委員會建議本學會著手「2028圖書資訊學教育環境掃描與發展策略計畫」,旨在探討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未來十年環境掃描與策略規劃,研究目的包括:(1)探討到2028年未來十年間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環境掃描與重要趨勢。(2)探討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價值、現況、與優勢。(3)探討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的關鍵問題。(4)探討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未來十年策略規劃。(5)探討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2019-2023策略規劃。(6)探討圖書館員未來核心能力對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與課程的影響。本計畫為環境掃描與策略規劃研究,研究方法將採用論壇討論,訪談法。本學會開啟本計畫,成立「2028圖書資訊學未來教育專案小組」,並於2018年12月15日召開2028圖書資訊學未來教育論壇。
2005年,費里曼先生出版《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引發許多討論,費里曼打破了地球是圓的觀念,並描繪因為全球化、資訊科技進步、與網際網路,世界快速的改變與連結新圖像。2012年起,鑒於資訊科技變革、消費者行為改變、以及網路革命的改變,美國圖書館界與圖書資訊學教育界開始進行環境掃描與變革規劃,如美國大學暨研究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ACRL)每年發布學術圖書館趨勢報告,與美國馬里蘭大學資訊學院進行再探圖書館碩士教育研究計畫(Bertot, Sarin, & Percell, 2015)。反觀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界安靜寂寥,很少討論教育大計、問題與未來發展。
面臨社會與環境不斷變遷,管理學提出環境掃描(Environmental Scan)概念,阿奎拉(F. J. Aguilar)的著作《商務活動環境掃描》,定義其是獲取關於事件、趨勢以及組織與環境關係的資訊,這些資訊將有助於高層管理者識別、理解策略性機會與威脅,標定企業未來的發展路徑(MBA智庫百科,2018)。鑑於圖書館面臨科技與社會變革帶來許多問題,Hernon &
Matthews (2013)探討圖書館環境掃描,提出學術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未來15年圖像,運用短期腳本,故事投射,以腳本穿針引線,利用故事將「本地環境」、「策略規劃」與「變革管理」三者連結。目的是幫助圖書館說故事規劃程序,為館員與利益相關者描繪願景,使大家可以專注在更大的圖像。環境掃描像是一種雷達,以有系統與新方式掃描這個世界,提供管理者有用的資訊應用在管理規劃,有系統地蒐集組織外部資訊,目的是從趨勢分析、SWOT分析,提供外部情況改變的警告,並且幫助管理者思考未來。
環境掃描幫助圖書館評估現在情況,概覽、展望與評估未來環境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圖書館,瞭解圖書館競爭力的重要資訊,瞭解圖書館及其母機構,瞭解外部環境是重要關鍵,以實踐成功的掃描。SWOT分析是環境掃描採用的重要方法,以找出圖書館與市場間的長處與缺點,瞭解誰在用圖書館,市場區隔分析與檢視服務,以協助找到客戶需求與市場區隔。圖書館SWOT研究方法經常採用問卷調查與焦點團體訪談,以瞭解從使用者觀點看到的圖書館服務。SWOT內部分析以找到圖書館的長處與缺點,要從基礎建設連結著手,包括館藏、服務、圖書館教育、建築設備、科技與人員。一旦內部分析檢討完成,轉向外部分析。SWOT外部分析需要應用資訊資源技術檢視外部的機會與威脅,如TEMPLES(科技、經濟、市場、政治、法規、倫理、社會),SEPTEMBER或5Ps等技術。最後進行策略規劃與變革管理,提供圖書館釐清目標以幫助定位,並且決定組織的目的、願景、核心價值、策略、與人力,設施,技術,服務運營優先事項(Hernon & Matthews, 2013)。
全球趨勢報告最受到關注的是每年的NMC Horizon Report: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EDUCAUSE, 2018)。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4)提出世界趨勢報告(Trends Report: Snapshots of
a Turbulent World),希望幫助圖書館界運用新興趨勢,發展未來圖書館的公共政策。主要有三個目的:確定政策的優先事項、讓決策者和影響者參與推動政策目標,以及提升ALA政策的實踐和長期永續性的能力。該報告參考過去五年圖書館公共政策趨勢的資料,並進行環境掃描、趨勢評估、調查以及利益相關者諮詢等研究方法。最後,提出三項影響原因與七項主要趨勢,其中資訊技術、資訊機構、與資訊使用和消費三項,是影響圖書館營運環境和轉變的因素。七項趨勢則是探討圖書館服務的相關主題,包含:(1)全球互聯世界的背景。(2)環境恢復力提升。(3)人口統計呈現更大,更老,更多樣化樣貌。(4)經濟不公平加劇。(5)公共部門預算不足。(6)朝向自我導向,協作和終身的教育。(7)工作需要新技能與新結構。該趨勢報告引起許多探討:未來圖書館功能變化?這些趨勢對圖書館和大眾獲取資訊的影響?圖書館有哪些機會和競爭優勢?圖書館面臨哪些威脅?誰是圖書館的新興競爭者?以及這些趨勢對圖書館的政策有何影響等議題。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簡稱IFLA)2016年也提出趨勢報告,確定全球資訊環境變革中的五個高水準趨勢:(1)新技術將同時擴大和限制誰有權取用資訊。(2)線上教育能夠普及全球學習,也能影響全球學習。(3)隱私和資料保護的界線將重新定義。(4)超連接的社會將被聆聽並賦予新聲音和群體以力量。(5)新科技將改造全球資訊經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2016)。這五項趨勢形塑了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2016-2021策略規劃,主要包括四項策略:策略方向1:社會中的圖書館。策略方向2:資訊與知識。策略方向3:文化遺產。策略方向4:能力建構(IFLA, 2018)。
另一方面,美國大學暨研究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ACRL)也進行圖書館環境掃描,歸納影響的構面包括:社會掃描、經濟掃描、科技掃描、研究掃描、與圖書館掃描。2012 年公布學術圖書館重要趨勢報告(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包括:傳播學術圖書館價值;數據庋用典藏;數位保存;高等教育;資訊科技;行動環境;讀者導向電子書採購;學術傳播;館員任用;與使用者行為與期望。2017年預測學術圖書館重要趨勢包括:(1)高等教育經費和費用;(2)高等教育的入學趨勢;(3)大學圖書館實證導向決策;(4)資訊素養問題;(5)能力導冋的教育;(6)數位保存;(7)開放科學與開放數據;(8)典藏研究數據;(9)學術傳播;(10)開放取用和採購管理趨勢;(11)採購評估和評估趨勢;(12)研究評估和計量;(13)規劃和設計圖書館空間;(14)圖書館和社會正義(ACRL, 2017)。
二、美國圖書資訊學教育趨勢與策略
受到美國圖書館學會趨勢研究影響,美國馬里蘭大學資訊學院也展開圖書資訊學教育環境掃描,重新思考圖書館學碩士教育(Master of Library Science, MLS),2014年8月啟動「再探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Re Envisioning the
MLS)計劃,以找尋下列問題的答案:(1)MLS學位的價值?(2)未來MLS學位的樣貌為何?(3)未來MLS學位的樣貌應該為何?(4)未來圖書館和資訊專業人員需要的能力、態度和專業技能為何?(5)馬里蘭iSchool的MLS學程與其他MLS學程的區別是什麼?(6)馬里蘭iSchool的MLS學程畢業生與其他MLS學程的畢業生區別是什麼(Bertot,
Sarin, & Percell, 2015)。
馬里蘭大學再探MLS碩士教育計畫舉辦多項活動,包括組織MLS碩士班顧問委員會,辦理演講、會議、利益相關者或社區討論,利用部落格記錄調查結果,促進討論白皮書和環境掃描。Bertot & Percell (2014)首先檢視MLS學程相關的現代資訊環境,提出「再探圖書館學碩士教育白皮書」(Re-envisioning the MLS: Issues, Considerations, and Framing),參考ALA的趨勢報告,分析MLS碩士班的未來趨勢與潛在影響。發現影響馬里蘭大學MLS碩士班主要因素有三:(1)社會、政治、技術、學習和資訊環境的變化;(2)當前直接相關的變化,例如人口或經濟等;(3)對圖書館事業和職業觀念的變化。此外,聯邦政府或州地方所面臨的挑戰、工作機會、資訊提供者、資訊本質與社會的變化亦是相關影響因素。然而,這些變化並不只帶來負面的影響,也帶來創新的機會。最後,白皮書提出未來圖書館學碩士教育需要思考的6項重要趨勢,包括:科技、數據和分析、學習、人口、政策與資源。
馬里蘭大學再探MLS碩士教育計畫研究報告書主要發現包括:(1)資訊機構關注人與社區的轉變,強調實體館藏與數位內容,更關注個人及其所服務的社區,特別是機構如何透過學習,製作,內容創作和其他形式的活動來促進社區和個人的變革轉型和互動參與。(2)圖書館核心價值觀仍然重要,包括確保獲取,公平,知識自由,隱私,包容人權,學習,社區公正,保護和遺產,開放政府和公民參與。(3)未來資訊專業人員的能力。包括領導、管理計畫和人員的能力,透過直接指導或其他互動促進學習和教育與各種技術合作,並培訓他人。此外,資訊專業人員需有行銷和宣傳技能,良好的大眾和書面溝通技巧,與公眾合作,解決問題以及及時思考和適應的能力,了解募款、預算和政策制定的原則和應用,以及在員工,顧客,社區合作夥伴和資助者之間建立關係。(4)關注社區創新與變革。透過建立夥伴關係,資訊機構是創造性解決方案的重要催化劑,可以在健康,教育和學習,經濟發展,貧困和飢餓,公民參與,保護和文化遺產以及研究創新等廣泛領域中應對社區挑戰。(5)使用數據和參與評估。資訊專業人員的數據角色。(6)了解並運用社區人力資源。(7)關注學習/學習科學,教育和青少年。(8)關注數位資產與典藏的思維 (Bertot, Sarin, &
Percell, 2015)。
美國近年來系列探討圖書資訊學學生就業情形,Marshall et al. (2010)提出「圖書資訊學工作就業2」(Workforce
Issues in LIS2,簡稱WILIS2報告),希望調查近年畢業生的就業經驗並對其就讀的碩士班進行評估。張靜瑜(2018)探討臺灣圖書資訊學碩士班畢業生畢業後工作就業情形與評估對碩士班評鑑。該研究調查六所圖書資訊學碩士班2011年以後的畢業生就業市場,發現在圖書館工作92位(50.5%),其中學術圖書館47位(25.8%),其他圖書館30位(16.5%),公共圖書館15位(8.2%);在非圖書館相關工作者有90位(49.5%),其中文教機構36位(19.8%),電腦資訊網路公司23位(12.6%),其他15位(8.2%),非營利組織7位(3.8%),出版/代理商/書店5位(2.7%),檔案管理4位(2.2%)。本研究與柯君儀、王梅玲(2007)研究相較,畢業生在圖書館工作從64%減少至50.2%,畢業生到圖書館以外的機構工作比例增加,我國圖書資訊學碩士班畢業生就業多元化。畢業生對於碩士班評鑑為滿意,碩士班價值與碩士班滿意度、工作知能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任職圖書館畢業生對碩士班較滿意。
有關圖書館員核心能力,2008年,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ALA)擬定〈圖書館事業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s of Librarianship),提出圖書館員需要具備的8大能力範圍和40項能力指標,8項能力範圍分別為:(1)專業的基礎;(2)資訊資源;(3)知識和資訊組織;(4)科技知識和技術;(5)參考和讀者服務;(6)研究;(7)繼續教育與終身學習;(8)行政與管理(America
Library Association, 2009)。
面對變的社會、科技、圖書館與資訊環境,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需要共同探討謀求因應策略。綜上所述,美國圖書館界與圖書資訊學教育界已從事環境掃描與策略管理研究,下列相關的五份重要文件可為我國參考:(1)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4). Trends report: snapshots of a turbulent world,(2)IFLA(2016).IFLA Trend Report ,(3)IFLA(2018).IFLA Strategic Plan
2016-2021,(4)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2017). Environmental scan 2017,(5)Bertot, Sarin, & Percell
(2015). Re-envisioning the MLS: Findings,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三、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策略在哪兒
有關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的討論,溯自胡述兆、盧荷生(1991)接受教育部圖書館事業委員會委託,從事圖書館與資訊教育之改進研究,該研究分析圖書館教育八大問題,包括: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整合問題,傳統的教育措施與課程設計均有待更新,圖書館學師資培育問題,圖書館教育層級問題,圖書館員任用問題,基級圖書館員培育問題,在職教育效果不彰、圖書館用人管道及薪級制度僵化,使圖書館教育無法突破與提升。該研究報告建議:(1)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應整合,將圖書館學系名改為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系。(2)圖書館學課程必須改進,建議成立「圖書館與資訊科學課程研究發展小組」研討,訂定一套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標準,並仿美國的認可制度,委託專業學會定期評鑑。(3)建議圖書館法草案儘速完成立法,把圖書館工作人員分為專業人員、行政人員與技術人員三類,並將專業人員分為研究館員、副研究館員、助理研究館員、館員、助理館員五級。(4)請教育部委任有關單位舉辦全國圖書館人力與圖書館教育現況調查。上述問題今日仍然發生,建議事項除第一項外,餘者常未實踐。其後未再討論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策略。
王梅玲(2011)探討臺灣的圖書館學碩士教育發展及問題,針對臺灣7所圖書資訊學碩士班的畢業條件、先修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與主題學程五方面論述,歸納碩士教育發展影響因素包括:(1)政府文化建設需要圖書館領導人才。(2)博士班成立帶動碩士班發展。(3)資訊科學與網路資訊科技影響。(4)臺灣高等教育改革與追求卓越。(5)圖書館法與檔案法通過。(6)數位圖書館發展的影響。但面對數位時代的強烈競爭,也遭遇了下列問題:(1)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缺乏專業認可。(2)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缺乏核心價值共識。(3)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規模小且未發展特色。(4)提供多元主題學程與課程但未衡量市場需求。(5)未因應數位圖書館新典範而發展新型圖書資訊學教育。(6)徘徊在追求學術品質與圖書館實務之間。(7)徘徊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整合及科際多元發展的疑惑等。
圖書資訊學教育受到科技與社會變革的影響,課程不斷推陳出新,資訊科技課程增加而傳統圖書館學課程逐漸遞減。國內三所圖書資訊學校,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大學相繼參加國際當紅的iSchools聯盟,成為資訊學院成員,是否表示圖書資訊學教育與課程正在變化?2009年開始,政治大學成立圖書資訊學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其後淡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也跟進成立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線上教育對於圖書資訊學教育與研究有何影響? 這些現象均反映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圖像正在改變。
面對變的社會、科技、圖書館與資訊環境,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需要共同探討謀求因應策略。1991年至今,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仍然有許多待解答的問題:(1)現在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環境與問題為何?(圖書館事業,科技,經濟,社會,教育等影響)。(2)2028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策略為何?(3)圖書資訊學碩士教仍然以培養圖書館專業人才為主嗎?是否要發展劃各類專門性課程(specification),如檔案學、數位圖書館、資訊與數據科學、出版等,以培養專長人才,甚至提供雙學位選擇?(4)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三種教育制度的教學目標為何?三者的關係? 與就業市場如何關連?(5)圖書館員核心能力是否對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與課程有影響?(6)圖書資訊學教師目前有半數出於非圖書資訊學門,背景多元,如何協助他們融入圖書資訊學教育?(7)圖書資訊學教育與圖書館事業有何關係?如何合作共同培育圖書館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張靜瑜(2018)。我國圖書資訊學碩士畢業生工作調查與碩士班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4). Trends report: snapshots of a
turbulent world.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olicy Revolution
Initiative. Retrieved from
https://districtdispatch.org/wp-content/uploads/2014/08/ALA_Trends_Report_Policy_Revolution_Aug19_2014.pdf
Bertot, J. C., Sarin, L. C.,
& Percell, J. (2015). Re-envisioning
the MLS: Findings,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mls.umd.edu/wp-content/uploads/2015/08/ ReEnvisioningFinalReport.pdf
IFLA (2016). IFLA Trend Report 2016 UPDATE. Retrieved
from https://trends.ifla.org/update-2016.
IFLA (2018). IFLA Strategic Plan 2016-2021.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fla.org/strategic-plan.